這本書也是在架上看很久了,直到下一個工作才買下來。
大概可以從目錄(博X來有)就明白作者所條列的,非常簡單明瞭。
而也許是因為作者受日本文化民情影響,這是比較偏保守的美德價值觀。
並不是說不好,算是因人而異,並不是所有都適用在每個人身上。
個人的想法是,選擇自己認同的希望的去做就可以。
稍微特別一些要提到有一個目錄是「黃金箴言」所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以這樣的體會去做行為的準度。
當中一個自己比較在意的是「勤於書寫禮節往來的卡片或書信」好像是從2011年開始,我從留意親友生日寫賀卡改成一律贈送年末卡,最近幾年注意到其實不少親友還是會在意生日的祝福,開始對這件事情開始耿耿於懷,覺得要在生日時送上祝福。(就如你們所見的也一直沒有成功)
看到這項就有種被訓誡的感覺(笑)今年也要繼續挑戰寫生日卡片
2016/12/28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閱讀隨筆✾ 捨得,捨不得
會注意這本書是因為在上個工作時,這本書明明是在講金剛經但莫名的熱銷,賣完了來不及補貨還被客人罵(。)
這本是蔣勳的著作,看封底介紹是以體悟金剛經為主軸,卷一前半確實是如此,看得我都覺得生無可戀了(是這樣用嗎
卷一後半講起蘇東坡的詞,同時對應蘇東坡的人生,看到我整個曚了。
蔣老師您這本書不是要探討金剛經嗎?怎麼又談起美學了!說好的捨得呢?後面越來越偏重精神向的美,表示文人的意境非現實景觀可比擬。
只有在每篇會穿插或者最後會對應到金剛經裡幾句。
後面我就放棄了,入門美學都還在努力,精神層面的領悟我還不行。(雙手合十(?
2016/12/28
這本是蔣勳的著作,看封底介紹是以體悟金剛經為主軸,卷一前半確實是如此,看得我都覺得生無可戀了(是這樣用嗎
卷一後半講起蘇東坡的詞,同時對應蘇東坡的人生,看到我整個曚了。
蔣老師您這本書不是要探討金剛經嗎?怎麼又談起美學了!說好的捨得呢?後面越來越偏重精神向的美,表示文人的意境非現實景觀可比擬。
只有在每篇會穿插或者最後會對應到金剛經裡幾句。
後面我就放棄了,入門美學都還在努力,精神層面的領悟我還不行。(雙手合十(?
2016/12/28
閱讀隨筆✾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這本書一開始講述一名女子本來工作待不長、抽菸酗酒居無定所也沒有存款,但跑去看了埃及金字塔後忽然開始戒菸然後整個人生大轉變,有了存款不抽菸不喝酒,現在的工作已經做了兩年多。
研究人員覺得很神奇,為何一個人可以在短短一年間改頭換面?發現女子是從戒菸開始,然後連帶其他生活習慣也改變,也改變了整個人生。
然後開始講述「習慣」這個行為模式以幾個要素構成:提示→行為(習慣)→獎酬
而就算培養了新的習慣(模式),舊習慣不會完全忘記還是存在記憶裡。
因此想改變習慣就要先找出提示和獎酬,在提示和獎酬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行為,繼續用舊的模式但把它變成新的想改成的習慣。
後面也提到,研究發現,可能有某些有些關鍵的習慣(稱為核心習慣)能帶動其他習慣一起改變。
例如給受試者免費的健身房會員卡,鼓勵他們運動。
而這些受試者除了增加運動量以外,還(自動)開始多吃健康食物(蔬果),並且減少抽菸量。
本來還期望接下來會更深入說明怎麼找到自己的核心習慣,但後面轉去討論一些現象(夢遊、性成癮、沉迷於賭博等等)是否為習慣、是否可用上述的模式去改變。
後面花蠻多篇幅去探討這些,也沒有未定論,這點覺得頗可惜。
最後花兩三頁告訴讀者如何從想改變的習慣找出提示和獎酬,進而改變習慣。
整本看下來就覺得前面那個習慣的行為模式對我比較有幫助,畢竟我不是念行為心理學XD 我連基心都還沒摸過呢
2016/12/28
研究人員覺得很神奇,為何一個人可以在短短一年間改頭換面?發現女子是從戒菸開始,然後連帶其他生活習慣也改變,也改變了整個人生。
然後開始講述「習慣」這個行為模式以幾個要素構成:提示→行為(習慣)→獎酬
而就算培養了新的習慣(模式),舊習慣不會完全忘記還是存在記憶裡。
因此想改變習慣就要先找出提示和獎酬,在提示和獎酬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行為,繼續用舊的模式但把它變成新的想改成的習慣。
後面也提到,研究發現,可能有某些有些關鍵的習慣(稱為核心習慣)能帶動其他習慣一起改變。
例如給受試者免費的健身房會員卡,鼓勵他們運動。
而這些受試者除了增加運動量以外,還(自動)開始多吃健康食物(蔬果),並且減少抽菸量。
本來還期望接下來會更深入說明怎麼找到自己的核心習慣,但後面轉去討論一些現象(夢遊、性成癮、沉迷於賭博等等)是否為習慣、是否可用上述的模式去改變。
後面花蠻多篇幅去探討這些,也沒有未定論,這點覺得頗可惜。
最後花兩三頁告訴讀者如何從想改變的習慣找出提示和獎酬,進而改變習慣。
整本看下來就覺得前面那個習慣的行為模式對我比較有幫助,畢竟我不是念行為心理學XD 我連基心都還沒摸過呢
2016/12/28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