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閱讀隨筆✾ 然後,我們都懂了

這本算是插隊的書,最近比較常發讀書心得是準備把下一批送去讀冊寄賣了,但這本根本是排在還沒集滿的第二箱阿,會插隊的原因是昨天鬱子在地下街書店遊蕩,就推薦他在書店可以翻完的書,為了可以互相討論先讀了。
(我的二手書店連結......因為保存的都還不錯所以價格設定偏高,就不在這邊推銷了XD)


基本上這本就是最近很流行的「都會兩性」的題材,這類莫名的被歸類的心理勵志,有很多都是寫一些模稜兩個似是而非的東西,模糊了許多但有片段能引起讀者共鳴,於是就「被療癒」了。

(很重要所以粗體:勿戰,沒椅子請勿自己填號入座)

那為什麼我還會找這本書來看呢?就先來說說作者吧,小生這號人物呢,其實是從PTT出來的。他會被出版社找來寫書然後還暢銷了,起頭一開始是因為小生回覆各種PTT上兩性感情問題,中肯又幽默廣受鄉民喜愛。

鄉民也是讀者,有讀者就是有市場,所以出版社就去找小生了。這本書內容形式也是仿照原本的情況,有鄉民發文,然後小生去回文。用著那大家熟悉的開場:
「你好,我是小生。
偶爾客串回文,點綴你的人生。」

這本書是2015年出版,非常美好的是無封膜書。所以當我被小生這個問候吸引的當下,我可以翻開來稍微讀讀內容。被選出來的鄉民問題都很日常,大概每個人都曾遇過其中幾篇的情況。而文章的順序和戀愛一樣,先曖昧、再交往熱戀,開始不愛了疑惑了、分手後回頭望,中間穿插一些小生自己對於感情的故事。

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小生的文筆很流暢,思路清晰用詞幽默不失真誠,像是當事鄉民的好朋友那樣,誠實的安慰或打醒對方。不管你怎樣對象或是怎樣的形式,你總是會去「愛」總是會有「情感」,所以很推薦要來看過這本,指點迷津也好、提醒別犯錯也罷,總會收穫些什麼有用的。

學個小生再繼續↓
服用此文,請搭配歌曲:離開我

演唱者:陶晶瑩
youtube連結請點我

對於經過幾場戀愛,現在穩定交往中的我,書中種種其實不會讓我有太大的情緒起伏,因為跌撞過、痛過、悟了,釋懷了。
但看最後一篇「香水」實在讓我心情鬱悶到了極點。
內容是小生叨叨絮絮說著自己對於小莫的回憶和情感。

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自己被笑稱「前任殺手」這個稱號。
和我聊天達到一定時數(?)的朋友都知道這件事:和我交往過的對象,除了初戀(已婚)以外,每一個都曾經在分手後要求復合。

不管是對方提分手或者我提分手的,有的是隔天反悔、有的是幾個月、幾年,有的是等我又過了一個交往對象再跑來聯絡,有的是自己交了對象分手後再來敲我。

為什麼你們總是等到離開我後,才知道、才承認我的美好?
為什麼不能把握我還愛著你的當下?
為什麼要等到我放下了離開了,展開另一段旅程了。
才又跑到我身邊跟我說:其實想繼續跟我在一起。
當初還愛著的我那麼傷心的希望不要分開,結果是決絕離開的你們跑來要求復合?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我從沒有答應過。
因為太遲了。你們總不明白為何不能重來,因為我已經釋懷,所以不可能回頭了。

而這種情況如果只有一個就算了,居然是複數型態,還是幾乎全數,叫我情何以堪?到底是我的問題還是你們的問題。
老實說真的覺得很心累,有一段時間甚至對這樣的現象感到悲傷,現在算是......不理會了吧,人總是要繼續往前走的,帶著過往成就的自己。

最後補一句,在書裡看到最喜歡的話。

「踏遍千山萬水,其實只為了在平凡中看到名為幸福的極光,和一句真心話。」

2017/10/19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閱讀隨筆✾ 老派約會之必要

當初是看到封底文案就買了,結果發現根本包裝與內容物不符(咦
封底文案讀起來很浪漫而典雅,雖然是摘錄書中的一篇沒錯啦,但不夠具有代表性。(下面摘錄)


=============================================================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
不要MSN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What’s App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
我們要散步,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
我們今晚因為相愛而懂得狡猾,老派的。
=============================================================

這本基本上算是各種雜寫合集,講述的東西在每篇裡各有不同,共通的是筆觸清冷。作者李維菁呢,是個有藝文、傳播相關背景的人,也可能是因為這兩個產業各種花樣和暗潮洶湧吧,從她文中可以感覺出那種「看透人情炎涼」的偏涼淡的情感。

抱持著浪漫情懷去看這本書根本是新手裝挑金邊BOSS,因為作者在描寫人與人之間細膩相處與幽微上,實在跟浪漫扯不上邊。不過用看待人際的千奇百怪來說,倒是可以讀得津津有味。

2017/10/18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閱讀隨筆✾ 女人變有錢 2017年9-10月號

因為這篇是邊寫邊看,所以內容不算連貫的一篇文章,把他當作一段一段的摘要心得吐槽會比較能理解些。
備註:此篇上半部為筆記摘要、下半部為心得。

存股難不難?要有存股的三心:耐心、決心、恆心。
耐心等合理買價、決心買在低點、恆心持股等待時機。

金髮女孩經濟(Gordilocks Economy):經濟溫和成長,通貨膨脹也溫和的狀況。通常伴隨著低失業率和低利率,有利於股市持續上漲。

存股若想把「擇股,挑對時間」這個變數排除,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個月定期定額扣款,分散買進時間點。如果定期定額投資超過五年以上,相對就可以降低上場高低點波動帶來的風險。

可以納入長期存股的名單必須符合三大條件:公司有長期競爭力、公司長期獲利穩定、受景氣循環影響小。

四個認知打造被動收入:堅定信念(你有多渴望?)、全力找錢、紀律投資、每年微調資產配置(每年花10分鐘:3分鐘感謝、3分鐘計算資產價值、3分鐘調整資產比例)
↑這條很基本但又太過噱頭了,你有多想要能得到的機率就有多大、節省各種錢以增加投資成本、要有耐心投資不要被波動影響,最後這個根本不知道從哪裡吐槽起.....計算資產價值跟判斷如何調整根本不是三分鐘可以解決的,平常就要好好學習理財知識阿,不用時間逆。(假心得真吐槽)

利用債卷基金打造退休俸,要先建立三個觀念:1.投資目的是什麼?是領息。2.對配息要滿意,對波動要能接受3.建立投資組合

遵循固定循環模式:
台股5000點以下→瘋狂買(固定配股配息的績優股)、
台股5000到9000點→仔細買(業績好且具有題材(??)的成長股)、
台股9000點以上→少少買(可以開始分批獲利了結)

依照預算挑選存房標的
低預算小資→從小坪數看起、
中預算粉領→挑收租住宅、
高預算熟齡→買可長可久的店面。
(吐槽為啥要定義小資、粉領、熟齡,有沒有錢不分年紀的)

本月專題是打造被動收入,其中有一位有推薦書單:綠角的基金8堂課、怪老子教你:理專不想告訴你的穩穩賺投資法、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投資正義、一本書學做收息王。

==以下為心得==以及吐槽

等等,這內容太多元了XD
法律專欄居然是提醒女性,感情再好都不要答應拍親密照避免可能的危害;兩性專欄用馬斯洛需求階層理論來談「婚姻裡怎樣算吃飽」;女王專欄本來就只會談到一點點跟錢有關,本月的直接講到女人和女人間的情誼去了。

整體來說內容簡單的更青春化(?)了,封面人物選演藝明不是第一次,但內容整個偏對藝人的心情寫真而關於理財的很少。裡面居然還有保養品的廣告(看那麼多本第一次看到)。

不過深的內容還是有,討論時局對經濟的波動、黃金投資、資產配置建議等等。但是非理財的內容真的變多了阿,啥健康保養、注意輪胎紋深淺、美食介紹......這本雜誌的定位明明就是女性入門理財XDDDD!

一開始真的有「我在看的真的是女性理財雜誌嗎XD?」的心情,後來進入專題和封面故事就比較釋懷了,畢竟這本雜誌的內容就是有些專業有些入門,有種想要網羅各年齡層女性的感覺。

有一位被動收入是退休老師自學存股,另一位是用房產已租養貸,靠的是多看房多比較多做功課調查附近的生活機能與物件本身條件。

居然介紹了《不上班也有錢》的作者呢,不過他們選擇的旅行方式不是常人能辦到的XDDD許多人羨慕他們現在的生活,那是因為他們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極端節儉創造驚人的被動收入,以及無房產車子之類的東西呢。以東方思維來說等於是無根。

有一篇案例忍不住丟來分享↓
70歲老人因為中風要進安養中心,沒有收入唯一的女兒又不理,面臨坐吃山空的窘境。
進一步了解情況後發現女兒的財務狀況更嚴重,老媽住院後居然搬空老媽屋裡所有東西去變賣,連金飾都撈走。(要知道對於那個年代的人金飾是萬不得已才會變賣的算是保命錢)

老人家表示可能是因為女兒不久前「被離婚」啥都沒有所以出狠招(因為軟土深掘吧)。女兒是媽寶+伸手牌(這樣敢娶也是勇者),婚後不進廚房,跟公婆同住所以不做家事。結果某天發生公婆+老公+兩個小孩都搬離租屋處留女兒收拾後續。(婆家也是挺猛的,應該是下定決心了吧)

老人家又說女兒本來就是個有錢就花(=沒儲蓄)、並且斤斤計較,猜想是女兒手上沒錢現在又只是約聘工(一年一聘,沒續聘就沒工作)所以自顧不暇。(看看這老人家都已經被變賣老本了還在替女兒說話天啊)

筆者表示40幾歲還一無所有,年輕女孩當引以為鑑。
真的這案例好可怕XDDD真的是必須引以為鑑絕對不要變成這樣啊。然後說需要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有才能、有資源(如人脈)、有財產。

這本好像主講ETF,推廣這種投資組合呢。推薦最基礎最入門的理財產品「零存整付」,就只是培養存錢的習慣而已,先存下第一筆資金才能去操作其他理財方式。


2017/10/17

閱讀隨筆✾ 我相信.失敗

作者陳文茜,在2014年出版「樹,不在了」講述台灣年輕人有無窮活力與希望,卻是生在衰老的政經環境裡。所以以過來人的身分給年輕人建議,期望台灣年輕人能走出台灣站在更遼闊的視野看看無限變幻的的世界。

「我相信失敗」和「我害怕成功」是相對成套的書,都是他舉辦中天青年論壇的內容,這個論壇是作者邀請各界實踐夢想有成的人來對談,談實踐夢想、談何謂成功、談人生談生活等等。

書中有特別提到這些對談者沒有收任何酬勞,就只有喝提供的一杯水(還說周杰倫喝了三杯(???),本書也特別標示版稅收入全數捐給弱勢團體。

這些被邀請來的人,也是經過考量的。因為是面向年輕的群眾,除了一些全年齡公認有所成就的人:如李開復、林懷民、許芳宜、嚴長壽等,還有一些是年輕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光亮:阿信、周杰倫、劉若英,在老一輩眼裡的「戲子」。

在書中可以看到他們各自生命路口的抉擇,為了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所忍受的煎熬與衝撞出口的艱辛,與許多成功者演說不同的是,他們沒有避諱自己的失敗,侃侃而談並且承認失敗的經驗是人生的一部分。

如阿信說:爸媽其實一直很遺憾自己沒有大學學位,所以當他後來被母校獲頒榮譽學士的時候,到場參加典禮的父母比他還感動。
許芳宜也在對談中坦承:如果不是當初爸媽反對的很用力,她也不會這麼堅持苦撐要做給他們看。

他們的話講得很直白,沒有敷衍和官腔,是對就給肯定,覺得很奇怪、很有問題也會質疑。但不是人身攻擊、不是挑起對立意識,是真心的以自身經驗去看待現在的社會、年輕人(在他們眼中)的盲點。

例如很多人在找工作時,都希望可以輕鬆賺錢,不想又髒又累,但又希望可以步步高升。
對於這樣的情況,嚴長壽就說:你必須得先把自己的手搞髒,你必須能夠蹲得下去,這個時候,才能夠真正的深入。
羅大佑也在對談中表示:年輕人有什麼好抱怨的,不喜歡台灣就出去,出去,再回來後,就是一個新的台灣。

論壇裡除和作者對談,他們在同時即席回答與會的年輕人問題,回答同樣直接,一點都不委婉,但不是尖酸的批評,而是用自己的思維站在對方的角度來回答。
(以下摘錄自書中)

提問:你們常鼓勵大家勇敢追夢,對我來說追隨你們就是我的夢想之一。可是我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太瘋了,好像我做錯了事。請問阿信,你對這樣的行為有什麼感想?
阿信:我也覺得。
陳文茜:我要告訴你我這滄桑老女人多年來的心情,男人要拒絕女人的時候,不可以只有短短三、四個字,要長一點點,不然她心靈的創傷會很深,雖然過幾年,她也會覺得很好笑。
(自我流翻譯:阿信你不可以這樣直接打擊鐵粉喔!)

阿信:當然,還是非常感謝你對五月天的支持,但無論如何,與其把我們變成你的夢想,我們更希望變成你夢想裡的背景音樂。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可以飛、可以跑、可以跳、可以去旅行,也可以去學做蛋糕或麵包,但是五月天,就是你夢想裡的背景音樂,不是別的,只是音樂而已。

老實說看到這個我很感動。有些演藝明星是很自豪有狂熱粉絲的,覺得那是一種勳章是證明自己魅力無限。可是阿信的回答直接否定了粉絲的過份狂熱,他們希望被喜歡被支持,但不是因為喜歡他們而不去做其他事情,更希望粉絲是被他們鼓舞而往自己想做的事情前進,而他們就負責為粉絲加油打氣。

提問:雲門舞集有一個流浪者計畫,有點類似壯遊。請問林老師,您覺得年輕人需不需要去一次壯遊或是一次流浪?在流浪之前,我們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請林老師跟我們分享。
林懷民:你不需要,因為如果你覺得需要的話,已經去做了。上雲門網站,或上GOOGLE打雲門流浪者計畫,就能看到很多資訊。我一直說要走出去看看,但你要知道,流浪者計畫是一個貧窮旅行,必須一個人去兩個月,旅費很少,如果帶女朋友去就不是流浪者計畫了,因為所有的時間都在看女朋友,就看不到外面。

提問:雲門舞集是從林老師一個人開始的,請問你們是怎麼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最後變成一群以自己所在的團體為傲、為榮的舞團?
林懷民:請看《打開雲門》這本書,一開始就不是我一個人,是十一個人,第一屆就十一個人。當時所有的舞者,都有一種苦悶,我們有一個想像,想跟今天過得不一樣,這就是雲門最大的動力,一直到今天為止都是如此。

乍看之下正經八百很有深度的提問,實則沒先做好功課就直接被優雅打臉,書中還有好幾個這樣的提問。

提問:我兒子從五歲就很喜歡你,因為我跟先生都一直聽你的歌。他很乖,可是就比較不喜歡念書,叫他念書他會說「周杰倫也沒有念大學」。他大學考了兩次都沒有上,請問杰倫,如果以後你的孩子這樣問你的話,你該如何回答?
周杰倫:老實講,這個真的很難回答。我當然希望我有讀過大學、擁有大學生活。其實這一點就夠了,想像一下,先不要想功課學業,先想的是你的大學生活,那些朋友一起騎摩托車上陽明山、夜遊或其他的事。另外其實像剛剛提到CNN的訪問,我覺得如果我英文更好再來訪問會更好。所以聽媽媽的話很重要,因為他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還更遠。

提問:我現在碩二,面臨一些選擇,選擇困難症、行動拖延症,對夢想不夠強烈,能否開張良方?
羅大佑:年紀還不到,現在人類的壽命會延長,年輕人學習的時間會延長,以前我們希望年輕人二十五歲成家立業,現在延到三十歲。不要著急,但熱情不要少。

在作者筆下的人物顯得很真誠,本書內容說是面向年輕人,實則可以廣泛上到四十而立,下到十五志學。除了是給年輕人實踐夢想的建議,也提供各種不同的思路,讓人跳脫原有框架去看待事情。

2017/10/17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閱讀隨筆✾ 那個年代,這些惦記

這本當初入手的目的是盲目的,「是秦嗣林我就買」的概念。
當初吳淡如主持的鑑定節目「女人要有錢」爸媽著迷了好一陣子,其中秦嗣林專業專注的鑑定和溫和誠摯的手腕吸引了我。

秦嗣林本人也因為該節目而聲名大噪,除了有更多通告可接,也得到出書的機會。可能是為了要更貼近大眾吧,關於鑑定的專業知識著墨甚少,絕大多數描述他作為當鋪從業人員看到的人心和人性。(這系列出了三本)

當鋪人生系列結束後,他給出版社另一本書的提案,一樣是講關於人的故事,不過年代拉到遠在我們出生以前,民國政府剛到台灣、什麼都是剛開始的時候,最底層的人民用生命寫的小故事。

我們讀的歷史、看到博物館紀念館裡收藏的通常都是比較知名的人物,其他小人物小故事只能以越傳越失真的口耳相傳保留下來。這本書以文字記錄形式框住一些被時光洪流淹沒的曾經,對我而言算是以當代的視角去看我參與不了的時代底層縮影。

也許年紀大一些的,會從這本書裡看到自己爸媽叔嬸當年辛勤為生活奔走的背影。那是現在的我們只能想像無法體會的滋味,因為時代大不同了,很多以前盛行的現在都被取代掉。讀著讀著會有點嚮往吧,以前團結互助、辛苦獲得回報,專注於一件事情上,珍惜所擁有的。這些在漸漸式微,不是不好,而是不被重視,被更多速效的風氣取代,真的很可惜。

這個思路大概是從之前看過的書「與成功有約」來的,有感速效風氣與事業成功等於是寫了一本書重新闡述全方位的成功人生應該是如何,以及宣揚最基本的價值觀:誠實、正直、勇敢、謙卑、慈善等等。

拉回這本書,透過他第一人稱的書寫重現民國初年的小人物故事,筆觸一如以往的溫情帶著反思。文中除了故事敘述以外,還有許多作者的內心話,當時對事情的看法和事後回想的對照。

每篇最末都有簡單幾句寫下作者自己的對於這個故事的人生體悟,除了看以前人們的故事,也可以看到人心從以前就有善良與狡詐,事情總有灰色地帶無法絕對的評判。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判斷情況,多了解這些故事也能更幫助下判斷。

2017/10/14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閱讀隨筆✾ 噗浪玩出大生意

昨天整理了下一批要送出的二手書,也準備要來寫心得了。
這本嘗試使用雪球速讀法,算是失敗,因為我看不到一半就開始著手寫心得了。

這是從讀冊買回的老書,是噗浪開始後一年寫的,作者本身是「3C部落客」,現在回頭看這本書,算是回顧作者當初的預言和想像吧。

作者先簡單介紹他所觀察到的噗浪生態與現況(2009),然後就噗浪作為商業尋找客源、業績,強化品牌形象與發布訊息等等,為各行各業做使用建議。

並不是我有經營什麼商店或者為哪間公司打廣告,
而是之前有對於「自我品牌經營」的思考,所以才會找這本書來看。

作者講述的技巧,除去一些網路基本禮儀,大概如下:
1.著重於雙向互動交流而不是單向的發送與接收
2.資訊量要精要小要及時
3.跟風但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
4.包裝你要表達的訊息
5.要有耐心短線炒不起
6.訊息發送不要太密集

對於長期潛水的我來說其實是很受用的資訊,到了年底總是在回頭看自己的朋友還剩下多少,以及又在新年新希望來臨前想著自己到底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想要建立怎樣的形象。

過去的我實在太少分享生活了,今年算是變動起負很大的一年,閱讀還是沒有中斷但記錄倒是不知道何時停了,這本書算是讓我重新盤點在噗浪上的自己吧。

2017/10/13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閱讀隨筆✾ 迷幻之境


先說說這本書入手的起由,某次自己出門購物時不小心走進誠品,某個角落布置著被封起來的書,整本書用牛皮紙封起來,封面的部分貼上一張不劇透的編輯推薦。

我把那張推薦從牛皮紙包裝小心剪下來,翻拍成可以清晰閱讀的。我當時看著介紹,想著這是一個浪漫奇幻的故事吧,然後就掏錢結帳了。
(後來某人用一臉不可置信的表情說:所以你完全不知道內容是啥就買了?要是不喜歡怎麼辦?)

拆開後看了看書名,跟預想的沒太大偏差,但我被書名騙了。
這是一個關於監獄,尤其是那種關終生/死刑的監獄的黑暗、骯髒與光亮的故事。
確實是小說,整體也能感受到浪漫奇幻,可情況完全在意料之外。我想要是當初能看見這本書的封底介紹,大概不會買。

一個死囚的狂想獨白織成的浪漫幻想?可確實我從沒想過一個死刑犯會怎麼看待監獄生活。
一個調查員從工作裡看到自己人生的黑暗,這反而比較常見,從自己在做的事情去面對不想面對的事情之類。

本書敘述交錯,除了上面封底寫明的兩個主軸外,中間還有一個小主軸,算是非常寫實的監獄內況吧,弱肉強食、貪腐勾結等等不堪的黑暗。

故事很多東西都被浪漫化、想像化,沒有真正到過監獄,無法得知那些到底是什麼真實。例如死囚提到在行刑前後會出沒奔跑的烈焰馬(無誤)。

書的介紹中,提到了「救贖」。於是我就在想:之於各種人物的「救贖」,是什麼?

為什麼死刑犯一心求死?
為什麼調查員查清了一切,到最後卻選擇沉默消失?
神父還俗了,那他最後選擇離開,算是被救贖嗎?
選擇不再開口、靠閱讀世界幻想逃離黑暗的死囚,是不是已經在想像裡得到救贖?

一邊看一邊想,大概因為每個人身上帶著不同過往、傷痕,救贖對於他們都是不同的。現在回頭看書的推薦,她說的沒錯。

「在那個遺失靈魂的孤寂世界,唯有仰賴怪奇的想像力才足以掩蓋眼前駭人的一切。」因為太黑暗、太不堪,活在光明世界的我們,若沒有幻想的濾鏡恐怕難以承受。

原本不打算讀這本書的,因為這不是我會碰觸的題材,但後來還是拿起它,想著要是讀不下去就放下吧。就隨著劇情的迭起讀完了。但真的很難把自己放進那個世界,就當作是讀了情節沉重的小說吧,裡面很多東西都是隱喻,有些看不清的,也不願去深究了,真心害怕被掩蓋的真實阿。


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