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作者 ✲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概要 ✲
在令人疲憊的婚姻結束之後,作者在義大利、印尼、印度等三個不同國度之間尋找自己。1
08個短篇象徵了靈魂探索、自我發現之旅:到義大利品嘗感官的滿足,在世上最好的披薩與酒的陪伴下,靈魂就此再生。
她再到了印度,與瑜珈士的接觸,洗滌了她混亂的身心。
峇里島上,她尋得了身心的平衡。
在義大利極盡吃喝的享受後,作者忽然有了罪惡的感覺,這個感覺的出現,讓她害怕:既然我擔心罪惡,為何我還要放假?
原來,以往我們是在耗費心神後,才去尋找「休閒娛樂」,然而,有人正是以「無所事事的生活」為最高目標!
作者到了印度,學習瑜珈與禪坐,這是人人對於印度習以為常的印象,也似乎是到了印度該去學習的事,但是她其實不喜歡每日早晨之後古魯梵歌的詠唱。
外在的標準是教導我們必須忍受,或努力學習外界「認為對的事」,但是只有「勉強忍耐」一個方法嗎?既然得面對「不愉快」,不如學習體驗人生吧!
作者以為走出平常的生活是追求自由,沒想到和峇里島人相比,只是更顯得自己的步調混亂!
在峇里島,人們最常問外來客的問題是:「你要去哪裡?」、「你從哪裡來?」、「你已婚嗎?」,
三個問題表現了峇里島人相當注重自己的人生定位:了解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係,與上天的關係,才能找到自己的平衡。
佳句 ✲
別因為哭泣而道歉。若沒有這樣的情緒,我們就只是機器人罷了。
若能學會待在原地處之泰然,不要總是在坑坑漥漥的在人生道路上被拖著走,或許對我會很有用呢。
妳得學學如何挑選妳的思考,就像每天挑選川什麼衣服一樣。
立即解決問題,否則下回再搞砸一切,就得再痛苦一次。
即使在最淒慘的悲劇和危機當中,妳也沒有理由讓自己看起來邋邋遢遢,增添他人愁苦。
心得 ✲
幾年前這本書被改編成電影時引起廣泛討論,也讓許多年輕人對於放下現有深活出走旅行更加嚮往。
後來看過了電影,對這個故事有了約略印象,給人一種如同以前電影還是院線片時,
說那是一種奇蹟式的解脫、一種以異身處異地來淨化心靈轉變人生的故事。
聽起來很美好,卻有那麼一些不真實感,幾乎要讓人忘了這其實是真人真事。
好吧,真人真事「改編」。
最近工作忙碌,花了一個月斷斷續續看完小說原著,才發現電影跟小說內容、嗯......增減更動不少。
讀書的同時也像是和作者一起待在義大利學會善待自己、在印度探索真我、在峇里島踏出最後一哩路走向新的人生旅程。
不否認作者是脫離自己熟悉的地方才真正的去面對自己,但過程是很多對自己的嚴厲提問、突破自己的恐懼和逃避,
而非吃很多美食和蚊子一起打坐、和當地人友善相處。
這樣說吧,看小說比看電影的收穫多了很多。
作者在過了35歲時才忽然發現現在的人生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因為這樣痛苦著卻又害怕已經來不及改變。
現在的我再過幾年也就要30了呢(還有幾年呢~才不說呢),雖然和前幾年已經大不相同,但現在這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而我想要的生活又是什麼?知道了後有勇氣去追尋實現嗎?
換到新居所大概兩個多月了,說不上陌生但還是有很多無法處理得得心應手,做了一個多月的新的工作也有很多需要適應、要上軌道的。
當初換環境是自己的決定,卻沒有對這件重要的事情寫下、甚至想過很清楚的計畫,許多事情都是「大概」、「差不多」的不求甚解。
作者到了義大利,學會享受生活。
那不只是吃肉喝酒玩樂,而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比方說學習義大利語。
作者直接在書中表示,她也不知道學義大利語能用在什麼地方,但她從以前就非常嚮往說得一口流利而浪漫的義大利語。
讓我想起不久前朋友跟我說「你不需要為想做的事情找理由,只要問自己想不想去做就好。」
我:現在回頭去看自己以前做的某些事情總覺得莫名又荒唐好像浪費時間,必須要有一個理由、一個動機,才能說服我自己真的放手去做,因為這樣才會長久。
朋友:事情必然有它的意義。相信我,幾年後你回頭看那個理由會覺得毫無意義。
是這樣嗎?只要因為想就足夠支撐自己想去做的事情嗎?沒有任何理由的?那樣事情真的能夠成立嗎?
話說回來,如果真的很想很想的話,又何必執著非要有個理由?
又那個很想很想做的念頭,也是一個動機吧。
作者去印度,事先報名了一個頗負盛名的靈修道場,本來以為可以透過靈修來讓自己重新獲得乾淨舒適的心靈......
以結果來說是這樣沒錯,但過程的艱難與崎嶇遠遠超出原本預期。
沒有想過面對自己的內心其實很痛苦、艱澀。
放下過去原來一件不那麼簡單、不是借助外力就能輕易達成,終究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勇氣。
一種浴火重生的觀感。
作者冥想靈修的過程裡,被問也問自己很多問題,也盡量仔細描寫打坐時的內在活動:到了天堂、看見神之類的感覺。
我承認無法從字面上去體驗怎樣是看到神和到了天堂,不過在看作者於各種靈修課、和來自其他地方信徒的對話,相對的也會拿來問自己。
即使過了這麼久,還是有些過去沒有辦法放下。
說自己放不下其實很不負責任,說穿了是沒有好好去面對、去好好做個了結。
有時會覺得放任著等時間久了,也許就淡忘了、沒事了。
其實不是的,沒有想起來並不表示已經結束,總在你不忙碌、茫然無措時又冒出來煩擾人,再度被過往的陰霾壟罩。
過往的事情若沒有好好的與之告別,總會時不時冒出來、甚至默默影響日常生活。
但會害怕面對吧,害怕改變現狀的不適應。
不過改變沒有想像中困難,適應也沒有預料的不舒服。
只是最起頭的那一步好難、好沉重。
搬出來住已經是踏出一步,而下一步呢?已經要再繼續朝著理想的生活前進了嗎?
最後毫無事前規劃的抵達峇里島,算是將在義大利和印度學習到的生活方式在這裡發揮應用。
遇見另一個人,非常的猶豫、害怕過去重演,覺得自己沒辦法。
在快要陷入過往的鬼打牆之前透過之前的成長把自己拉出來,離開以前那些令人心碎狂亂崩潰的情緒,愉快地繼續當下的生活。
自己對於感情的態度,前幾天才被朋友笑過。
朋友說我很壞,因為我「拿著一盤茄子跟大家說茄子很好吃快來吃,其實自己一口都沒碰。」
哪有人自己不吃還叫別人吃,朋友這樣表示。
聽了之後笑了,不否認。是怕了吧,對於感情抱持著很被動、不太願意碰觸的觀望心態。
為了保護自己而封閉,阻絕了傷害的可能也拒絕了其他所有。
從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結果一樣不會令人滿意。
需要開放心胸尋求停止擺盪的中庸之道,坦誠面對內心的聲音,確實的走自己想要的道路上。
這大概就是、看了書之後產生的對自己的想法吧。
2016/05/02